研究新知分享
全國性減害計畫的施行,減少海洛因的初犯率
2021/12/23陳為堅特聘研究員
台灣曾經在2004年爆發一波監所之靜脈注射毒品 (以海洛因為主) 受刑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IV) 的疫情。政府從2006年起推行全國性的減害計畫,對於減少靜脈注射海洛因者的HIV感染率,成效卓著。
但是減害計畫是否也會影響各種毒品的初犯率,則尚未被研究。研究人員從執法單位年度例行通報中清理出2001到2017的各年度全國非法藥物初犯率,再使用間斷時間序列分析,發現減害計畫實施一年後,即可看到海洛因初犯率水平的下降 (level change),降幅為每10萬人22.37名初犯者。不過,減害計畫並未改變甲基安非他命初犯率在這段期間的逐年增加趨勢,也未改變搖頭丸初犯率在這段期間的逐年減少趨勢。
這是由陳為堅特聘研究員領導的跨機構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已於11月19日的Harm Reduction Journal 刊出。
靜脈注射毒品會增加感染HIV或C型肝炎病毒的風險,但是亞洲各國對於採用減害計畫的策略卻有諸多保留。面對2004年爆發的靜脈注射毒品受刑人感染HIV的疫情,疾管署先於2005年在四縣巿試辧減害計畫,除擴大原有的衛生教育,新增清潔針具交換與美沙冬替代療法,俗稱三管齊下 (three-pronged) 減害計畫。由於試辦效果良好,隔年 (2006) 全國實施。
當年對於三管齊下減害計畫的效果評估,聚焦在靜脈注射毒品者的HIV感染。每年通報的HIV新感染個案中,靜脈注射毒品者所佔的比率,2004年是40.8%,2005年來到最高的71.6%,2006年開始下降到63.0%,2007年到38.4%,到了2010年則不到一成 (6.5%)。可說成效卓著。
這個全國性減害計畫,對於靜脈注射毒品的初犯率,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效果?當時國內相關資料不多,早期的研究人員只好使用每年尿檢出現嗎啡反應的人次,再加上醫院接受海洛因成癮治療的人數,以兩者之和做為靜脈注射毒品人數下限的粗估 (Lin et al., 2016; Harm Reduct J 13(1):23)。這個估計值的趨勢,在減害計畫實施的頭二年分別為50589 (2005) 與 45994 (2006),但是之後二年卻略升高,分別是54235 (2007) 與 56458 (2008)。要等到2009年,才開始看到靜脈注射毒品人數的粗估值下降到42173。由於尿檢人次與就醫人次都没有辧法區別其中的初犯者與再犯者,嚴格講起來,減害計畫對於靜脈注射毒品的人數的影響,尚未真正被檢驗。
行政院從2015年開始推動政府巨量資料的建置。當時在臺大公衛學院任職的陳為堅特聘研究員,他的團隊向科技部提出的「運用政府巨量資料探討毒藥品濫用之防制」獲得補助。該計畫所建立的資料庫,主要以內政部警政署「三、四級毒品行政裁罰系統」、「刑案紀錄表處理系統」及法務部「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案件管理系統」等三大資料庫為主體。之後,這些資料庫就讓食藥署得以進一步委託學界進行特定主題的研究。
研究團隊利用繁複謹慎的程式流程來清理原始資料,終於可以有信心清理出每年各種毒品使用的初犯者。由於減害計畫的推行並非以隨機分派的試驗來進行,研究團隊決定使用間斷時間序列分析 (interrupted time-series analysis) 來評估這些不同年度的初犯率,分別檢驗斜率 (slope) 和水平 (level) 是否在2006年前後發生顯著改變。結果在這17年間都有資料的三種最常見非法藥物 (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與搖頭丸) 中,只有海洛因的初犯率在全國性減害計畫實施前後,除了維持原本即有的下降斜率,另外產生統計上顯著的水平下降 (level reduction),降幅為每10萬人22.37名初犯者。若依不同年齡分層來分析,這種顯著水平降幅只在40歲以下的年齡層出現。相對地,減害計畫並未改變甲基安非他命初犯率在這段期間的逐年增加趨勢或水平增幅,也未改變搖頭丸初犯率在這段期間的逐年減少趨勢或水平降幅。
這項實證資料的分析結果,對於我國的毒品防治策略有一些重要啟示。在論文所討論的一些論點中,很重要的關鍵是要有執法單位所提供的這些例行通報資料,經過去識別化但分派專一號碼後,研究人員才能清理出初犯者,進而藉由適當的統計分析而看出政策介入的效應。此外,這項分析也看出不同非法藥物初犯率彼此間可能出現的「犯罪轉移」 (crime displacement):當海洛因的初犯率下降,其他毒品,像是甲基安非他命與愷他命,的初犯率則可能增加。這也表示現階段的毒品防制策略,除了針對海洛因的三管齊下減害計畫,尚需其他的防制策略來因應。
論文全名:
Chen WJ, Chen C-Y, Wu S-C, Wu KC-C, Jou S, Tung Y-C, Lu T-P. The impact of Taiwan’s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wide harm reduction program in 2006 on the use of various illicit drugs: trend analysis of first-time offenders from 2001 to 2017. Harm Reduction Journal 2021; 18(1):117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