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研究新知】兒童時期負面生活事件對青少年期酒精期待影響:累積風險和潛在類別分析

研究新知分享

兒童時期負面生活事件對青少年期酒精期待影響:累積風險和潛在類別分析

兒童期壓力創傷事件暴露已知會增加未來不良健康行為(如酒癮)的風險。為進一步了解認知層級的機轉,本研究以2006年於北市建立的兒童世代(Alcohol-Related Experience in Childhood,AREC)為基礎,評估兒童期家庭負面生活事件對青少年期酒精期待影響。研究對象為台灣17間台北市公立國小的六年級學生(11-12歲),並於八年級時進行後續追蹤評估(樣本數=775;追蹤率=82%wt)。兒童期與後續追蹤採用紙筆及電腦蒐集資料,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及社會屬性資料、14項負面生活事件、酒精相關經驗及酒精認知指標(四項面酒精期待)項目。統計方法運用潛在類別分析和多變量統計分析。

Figure 1. Latent classes of family-related negative life events (n=945)

統計發現近55%的六年級至少經歷過一次負面生活事件,十分之一的兒童經歷4次或4次以上的負面生或事件。利用潛在類別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將童年晚期經歷的負面生活事件區分為三類:「較少經歷負面生活事件經驗」(68.1%wt) 、「緊張的關係」(27.6%wt),及「家庭不穩定」(4.3%wt)。研究結果發現在累積方法中,觀察到經歷的負面事件增加會相對與酒精期待之相關增強,特別是在孩童經歷四件(含)以上事件(βwt = 1.27, 95% CI = 0.27-2.27);而在類別分組中,經歷「緊張的關係」與較高酒精期待呈現顯著相關(βwt = 0.86, 95% CI = 0.30-1.42)。

研究團隊陳安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畢業生)發現負面生活事對於酒精期待增加的影響在全面性正向改變(Global Positive Transformations, GPT)及放鬆與緊張度減低 (Promoted Relaxation or Tension Reduction, PRTR)兩個面向最為明顯。本篇通訊作者陳娟瑜教授,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亦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表示本研究發現可為未來在介入或預防未成年飲酒行為和問題的參考依據,尤其是身處家庭結構變化與關係壓力事件(如脆弱家庭等)的兒少次族群。全文將於2021年9月01號正式刊登在國際期刊「酒和藥物依賴」(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226; 108853]。

2021-09-09

Loading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