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 Video : The role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clinical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a possible neuroimaging biomarker?

Seminar Video

The role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clinical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a possible neuroimaging biomarker?

Introduction
周伯翰醫師2006年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其後於2018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並曾前往日本東京大學神精精神醫學研究所進修,現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目前亦於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周醫師專長於成人精神醫學、老年精神醫學、腦科學、認知障礙等,且精於利用「經顱磁刺激(TMS)」與「經顱微電流刺激(CES)」治療憂鬱、焦慮等。

臨床精神醫學實務中常見問題之一,是缺乏基於特異性、客觀生物標誌的評估以協助診斷與治療;迄今為止,可以得知的生物標誌,包括發炎因子的血清濃度、電生理學訊號(例如:EEG)、神經影像(例如:MRI、PET或SPECT),藉由生物標誌可以協助臨床醫師鑑別診斷、監測治療反應、建立個人化治療方案,並進一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近紅外光腦光譜(NIRS)近來廣泛應用於心理學與精神醫學,與其他神經影像技術相較,NIRS的優勢在於其非侵入性、測量設備較小、時間解析率高、低成本且人性化的檢查裝置,也因此成為研究嗜睡與疲勞、人格、精神障礙等大腦基質的主觀感覺的優選方法。此次蒞臨本院與同仁分享寶貴的臨床實務經驗與近期研究成果,歡迎線上觀看精彩內容

Time:April 28, 2020(Tuesday)11:00

Venue:6th Conference Room, Zunan Campus, NHRI

Language:Mandarin 

Length of Speech:50 minutes

   

Loading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