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知分享
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可能導致生理性提早老化
甲基安非他命是目前台灣使用最多的非法成癮物質,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過去研究顯示,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對身心健康有長期的負面影響,不僅提高許多慢性疾病風險,和一般人相比也有較高的死亡率;亦有研究指出,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可能會加速細胞老化並加快生物體功能衰退的速度。媒體報導中也常見到,原本身體健康、外型姣好的年輕人,因為使用毒品,變得老態龍鍾、判若兩人。
本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林彥鋒助研究員主治醫師,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黃名琪主任醫師合作,研究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的生理性提早老化現象,其論文”Shortened 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 in Young Adults Who Use Methamphetamine” 獲國際期刊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1 Oct 9;11(1):519 發表。

圖一、染色體端粒長度(黃色區域)可作為老化程度指標,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可能加速生理老化,且使用越久影響越大。
本研究使用白血球端粒長度,作為生理性衰老的生物標誌。在細胞中,端粒是在染色體尾端固定的重複鹼基片段,當染色體老化受損時會先縮減端粒長度,使基因組能維持完整性和穩定性。端粒長度會隨著每次細胞分裂而縮減,當端粒達到臨界最小長度時,細胞即衰老凋亡。根據此特性,縮短的白血球端粒長度被廣泛應用為生物衰老的標誌,也經研究證實與許多老化疾病有關。本研究則是第一篇提出藥物濫用者中,也能觀察到端粒減短的生理老化現象。
本研究比較了187位年輕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與159名健康受試者 (皆介於25至34歲),發現使用甲基安非他命的年輕人,有顯著較短的端粒長度。而針對甲安使用者,研究團隊也分析各種使用相關變項 (包括初次使用年齡、總使用時間、最高使用劑量等) 與端粒長度的關係,發現使用時間越長,平均端粒長度越短;而初次使用年齡與最高使用劑量則和端粒長度無顯著相關。
由於使用甲基安非他命與老化之間的關係可能受許多複雜因素影響,為了釐清兩者間的關係,研究團隊進一步使用了孟德爾隨機化分析,利用基因資訊與相關統計方法來排除干擾因子的影響,發現甲基安非他命的使用時間和白血球端粒縮短不只具有相關性,很可能是因果關係,意即前者會導致後者的發生。
根據本研究結果,年輕的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相較於健康受試者有較短的端粒長度,且較長的使用時間與端粒縮短有顯著相關。因此,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可能加速生理老化,使用越久影響越大。本研究對使用甲安長期的危害提供一種可能的生理解釋觀點,也可做為毒品防治、臨床處置、與相關公共衛生政策的參考。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