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Position Open: Full-time Investigator, Center for Neuropsychiatric Research (CNPR) at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NHRI), Taiwan
人才招募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公開招聘助研究員級(含)以上人員,公告自即日起至111年8月31日歡迎推薦或自薦
2022/6/16
神經退化與精神疾病是全球各國急待解決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課題,其轉譯醫學的研究與治療藥物的開發,更是國衛院推動全方位健康研究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著眼先進技術的建立與研究經驗的傳承,本中心欲招募已具聲望的學者或具有潛力的研究人員,加入本中心的研究團隊。藉由國衛院在整合各項研究專長與技術特有的優勢,引進尖端研究 (frontier) 持續強化本院在神經退化與精神疾病的研究能量與人才培育,以期在提供人民健康福祉上,達到可長可久的貢獻。
【申請人條件】
- 擁有PhD、MD、或MD/PhD
- 研究主軸在神經退化疾病、精神疾病、或成癮防治
- 具下列任一專精領域者優先考量:突觸形成 (synapse formation)、光化遺傳學研究神經迴路 (optogenetic or chemogenetic manipulation of neural circuits)、腦部疾病機制 (brain disorders mechanisms)、生物標誌物 (biomarkers)、藥物發展 (drug development)、人工智能有關大腦信息的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brain in connec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神經信息學(Neuroinformatics)、或其他新興神經科學領域
259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會議報導】通用成癮治療系列課程6:「成癮專業人員必備-個案管理」
【會議資訊公告】2022藥癮者C肝共病防治工作坊
【會議資訊公告】2022 通用成癮治療系列課程(7) – 危機處置工作坊
【2022 學術演講】非侵入性腦刺激之神經調控技術方法以及其神經疾病之潛在應用
2022 神醫中心學術演講 7 (現場+視訊)
日期 : 7月 26日星期二
時間 : 上午11:00
地點 : 國衛院竹南院區/ 行政大樓B1第6會議室
主題 : 非侵入性腦刺激之神經調控技術方法以及其神經疾病之潛在應用/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approaches for neuromodulation: method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講師 : 謝宗勳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
報名連結
視訊系統 Webex : 會議連結 密碼: 1234 |
12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2022研究新知】腦粒線體DNA的甲基化程度增加,與年齡增長及非法藥物使用有關
研究新知
腦粒線體DNA的甲基化程度增加,與年齡增長及非法藥物使用有關
2022/7/11 陳為堅特聘研究員
有細胞發電廠之稱的粒線體,不但擁有自己的DNA,它們的基因表現也會受甲基化(methylation)的調控。最新研究指出,在男性死者大腦的兩個不同腦區,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與伏核(nucleus accumbens),粒線體DNA的甲基化程度就有所不同。這兩個腦區之粒線體DNA甲基化位點之總合甲基化程度愈高,顯示生物年齡較大;而非法藥物的使用,則會加速這兩個腦區的年齡增加(或說老化程度)。這些發現是由陳為堅特聘研究員/教授所領導的臺大醫學校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之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剛於今年6月25日在Clinical Epigenetics線上刊登。
![]() |
![]() |
圖: 大腦前額葉皮質與伏核兩個腦區之粒線體的表觀遺傳學時鐘(epigenetic clock)
107 total views
2022 祝賀本中心研究人員升等
【2022研究新知】首次住院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藥物療效比較:出院後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最能降低再住院風險
研究新知
首次住院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藥物療效比較:出院後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最能降低再住院風險
2022/6/10 陳為堅特聘研究員
首次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出院後若接受長效針劑型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相較於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可以降低15-20%的再住院率。然而,目前僅僅不到25%的患者,在出院的一年內會接受長效針劑的治療。如何讓更多病患可以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是未來降低思覺失調症患者再住院率的關鍵。這些發現是由陳為堅特聘研究員所領導的臺大醫學校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之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剛於今年5月15日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線上刊登 。
![]() |
350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2022 學術演講】Synaptic signature for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disorder using rodent models
【2022研究新知】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菸鹼酸皮膚紅腫反應與細胞膜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從急性發作到部分緩解之動態關係
研究新知
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菸鹼酸皮膚紅腫反應與細胞膜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從急性發作到部分緩解之動態關係
2022/6/6 陳為堅特聘研究員
思覺失調症患者急性住院時,皮膚若貼上菸鹼酸瀘紙,並不會像健康對照組有明顯的紅腫反應。即使二個月後症狀已緩解,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菸鹼酸皮膚貼片測試仍是維持紅腫不明顯的狀態。相反地,健康對照組二個月後再測一次,皮膚紅腫反應更加明顯。進一步測量病人紅血球細胞膜上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較於健康對照組,病人的花生油酸 (arachidonic acid) 濃度並未下降,反倒是內源性生物合成系統中,花生油酸的前導物 (雙同-γ次亞麻油酸,dihomo gamma linolenic acid; DGLA),與碳鏈增長後的產物 (腎上腺酸,adrenic acid) 都比健康對照組來得低。此外,不像健康對照組在基線時菸鹼酸貼片之皮膚紅腫程度與其細胞膜上的花生油酸濃度高低成正比,思覺失調症患者在急性住院時菸鹼酸貼片之皮膚紅腫程度與細胞膜上的花生油酸濃度並没有關聯,只有到了二個月後症狀已緩解時,病人的皮膚紅腫程度才與細胞膜上的花生油酸濃度有正相關,而與細胞膜上的DGLA濃度有負相關。綜合來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皮膚菸鹼酸貼片之紅腫反應不明顯,可能與患者免疫反應偏差有關,所顯示的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長期脆弱 (a long-term vulnerability)。這是神醫中心陳為堅特聘研究員與臺大醫學校區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論文已在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2022年4月20日線上刊登。
16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